谨防极端“爱国”思维误导国人
来源:《济南日报》
漫画/陈存昌
张清敏在《人民论坛》刊文说,钓鱼岛、南海问题无疑是近年来影响中国周边环境的最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国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和爱国热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意见和主张,其中不乏用战争解决问题的激烈主张。从中既可看出国人对解决周边问题的能力表现出的巨大信心,也反映了基于历史惯性的高度不自信。
不可否认,钓鱼岛、南海问题的凸显与美国重返亚太有直接的关系。但还应看到,当下东亚的领土争端具有一定共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传统的地缘政治和力量对比的变化,海洋经济在相关国家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上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大陆架原则的生效,以及相关国家国内社会转型和政治变化外溢所造成的影响等。在分析形势的时候,采取简单的黑白两分法来解读不同国家的政策,或者简单地把事情都归因于美国,理论上违背了内外因辩证关系原则,实践中则高估了美国的作用,低估了我们自己的影响和把握形势发展的能力,这是自信心不足的一种表现,从长远来看不利于选择恰当有效、对我有利的因应对策。
在涉及海疆边界问题上,有一种认为“领土问题没有谈判只有战争”的意见尤其值得警惕。这种完全违背历史事实的认识相当流行,误导了不少国人,影响了不少人对国家现行政策的看法,害莫大焉。中国与14个陆上邻国中的12个国家的边界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这些无一不是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的。从战争是解决边界争议的唯一途径的说法中可以看到中国近代百年耻辱所遗留的悲情阴影,也可以看到对历史的无知。
近代我们面对西方和日本的入侵无能为力。现在中国国力上升,社会进步了,过去能够解决的麻烦,现在一样能解决,过去有些无力解决或者无暇解决的难题,现在则日渐具备了解决的实力。我们有理由更加自信,但是这种自信应是理性的自信。所谓理性的自信,就是要以符合当今中国身份和地位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有大国风度和国际视野,相信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能力,又顾忌别人对中国崛起的担忧。
储殷在《中国青年报》刊文说,长期以来的泛政治化语境,让很多国人难以摆脱以“政治”眼光看待万物的习惯。一些极端的民族主义者把国与国的关系视为毫无原则、道义的零和博弈和弱肉强食,并进而主张中国应该有持剑经商的霸气和开疆辟土的豪气。这样的一些极端主张,在一部分网民,尤其是部分青年人当中颇具影响。然而这种“丛林爱国主义”,既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亦不适应当前的世界局势,更与中华文明的本质特征相冲突。开放的中国需要具有现代眼光、真正了解世界的公民,而不是视野狭隘、秉持“丛林爱国主义”的执拗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