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腊肠技艺继承人陈什根:做食品讲的是良心
来源:《南方日报》
什根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梁文祥、谢锡权 摄
食品制成之后上市之前,有多少食品公司的老总会每批必尝?过去29年的每一天,65岁的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厚街腊肠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继承人”、东莞鑫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什根就是这样做的。诚信经营近卅年、被乡邻尊称为“根叔”的陈什根认为,做食品讲的是良心,食品安全顾客才会安心吃、长久买。现在,根叔最大的心愿是将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厚街腊肠技艺好好传承下去。“希望企业壮大后发展为股份制公司,员工拥有股份。这样才能真正留得住老手艺人、吸引新的有心人,将我们这项文化遗产长久地传下去。”根叔说。
◎舌尖上的把关
品味不合格整批次回收
提到东莞厚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腊肠。而讲到厚街腊肠,又绕不开陈什根“根叔”。2012年,陈什根被省文化厅认定为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厚街腊肠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继承人”。清代编纂的《东莞县志》中“腊风肠推厚街……销路皆两广”的美誉在根叔手中继续光大。
虽然根叔谦称“厚街家家会做腊肠”,但是为什么自家的腊肠能够脱颖而出?本以为腊肠秘方是商业机密不宜公开,根叔却毫不避讳,从腊肠制作的选料、混料、灌肠、大针眼、绑节、吊晒、烘晒七道工序细细道来。“我们的制作秘方是公开的,我是这项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怎么能够(将秘方)藏起来呢?”
“秘方的关键就在天台”,根叔卖了个关子,边说边将记者带上天台。还未走近,一股浓重的豉香味扑来——原来是酱油。据工厂师傅介绍,每一缸酱油的酿造时间都在两年左右,其中天然晒制时间在一年半以上,专供腊肠及其他食品制作使用。
如今是灵魂配角的酱油曾经帮助根叔掘得第一桶金。1984年,躬耕田野的根叔赶上改革开放的浪潮,洗脚上田,与朋友合伙经营新源食品厂,生产销售酱油,颇受香港市场欢迎,最贵时一樽酱油卖到200港元。然而,根叔并不满足于此,高龄学生寻到了“厚街腊肠”制作师傅王银久,从选料开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学起这门传统技艺;5年后,学成的根叔将业务重心转移到腊肠上。2004年,根叔成立了东莞市鑫源食品有限公司。现在根叔的产品越做越多元,除了腊肠,蛋卷、月饼、粽子等也畅销粤港澳。
这其中,腊肠的招牌依然是最锃亮的。只待北风一起,根叔的腊肠也应季上市了。工作人员介绍,在腊肠生产季,这个位于厚街镇下汴村的工厂日产腊肠达3000公斤,天台上的天然日晒棚日日挂满了肠身不足6厘米、外形椭圆的“矮仔状”厚街腊肠,场面很是“红火”。
尽管公司成立了7名专业人员组成的产品检测中心,从原材料、生产过程控制和成品三方面进行检测把关,但是根叔却坚持,还要再把一道关——亲自尝口味。
每一天,无论是腊肠还是蛋卷,在原材料入厂时、制成食品上市之前,根叔都坚持要抽样亲自尝一尝。如果试吃时尝出口味不及格,整个批次都回收销毁。而在根叔办公室内,常年放满自家的产品;书桌上一个透明罐子里装的就是数月前生产的蛋卷——每隔10来天,根叔就会试吃一根,记录下食品在密封状态下的颜色、硬度和口感变化。他相信舌头同样忠诚于内心的诚信准则。
“近30年来每天尝的都是一样的食品,不腻吗?”记者问。根叔憨笑:“没得腻的。我们的产品是做给我们自己吃的,其次才是卖给客户的。”
不仅自己尝,根叔也要求员工要亲自尝一尝,这背后的深意自然是希望员工们心里始终装着准绳,时刻牵挂顾客的健康与信赖。
“不管做人还是做生意,都要讲诚信,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留一点污名。”根叔给员工们上“道德课”时常常会这样提醒。
◎继承人的壮志
开班授徒传承腊肠工艺
根叔常说自己“很土”,但是他的市场意识却跑在许多企业家的前面。企业产品在通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出口卫生注册后,又率先获得了英国和美国的食品安全认证。这让公司的食品可以进入香港、欧美市场。
产品走出去已颇成气象,然而,根叔更关注的是传统技艺传下去的问题。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继承人,根叔最大的心愿是让这门始于南宋的传统技艺永续。现在,根叔定期在公司内开办现场教学班。当年的学徒如今成了授徒的师傅,根叔很是感慨。“因为没有人传帮带,很多老味道现在都失传了,非常可惜。我们腊肠技艺的工序和方子都是公开的,我希望所有的员工都能学会这项传统手艺,将手艺传承下去、传播出去”。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厚街腊肠,根叔还专门在新厂房辟出两层楼做博物馆。记者采访时,博物馆的空中走廊已留出,而博物馆的设计草图也是数易其稿。根叔向记者介绍,届时博物馆将设立一个以“厚街腊肠”产品为主题的腊味文化展示区,展示厚街腊肠产品、历史传承以及制作工序;此外,还设计了酱缸文化展示区、厚街文化展示区等。
东莞市厚街镇人民政府宣传教育文体局副局长方仲秋告诉记者,根叔很低调,做了好事却不留名、不扬名。从上世纪80年代起,根叔出差途中就曾多次开车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的伤者送入院。近年来多次出资帮扶寒门学子上大学。去年,公司员工的哥哥患上癌症,根叔听说后立刻找朋友牵线联系了广州的专家,一路陪送看病。而57岁的广西老汉马锦蒙作为根叔创业初期的3名员工之一,和其他2名“元老级”员工一样,从1984年入厂后就从没打算离开。他告诉记者,20年前找对象时会询问根叔意见、20年后儿子长大后也进了根叔的工厂,原因很简单“根叔人好,对员工很照顾”……
当旁人说起这些时,根叔又露出标志性的憨笑,摆手:“这些不算什么,不值得说。”
◎对话
能确保产品安全
就是好人好企业
南方日报:现在食品安全很受关注,有人说,是因为违法成本太低了。您的企业是“东莞市诚信承诺加盟单位”,您觉得怎样才能让企业更诚信、食品更安全?
陈什根: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定和市场监管是很严格的,我觉得最终靠的还是企业家的诚信理念和社会责任感。举个例子,一条街上的早餐店如果卖了变质产品,那么一条街的人知道了,都不会再买了。品牌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想获得社会的认同,必须始终坚守诚信。同时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家必须在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设置安全监管制度,让人心和制度一起去约束。
南方日报:在您的理解里,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好人”?
陈什根:要诚信,讲得出做得到,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能确保产品很安全的,就是好人、好企业。
南方日报:跟我们讲讲您的心愿?
陈什根:制作腊肠需要一套很完整的工序,学起来、做起来都相当辛苦,比如我们为了确保原材料猪肉的新鲜,一般凌晨3时就要起床开始做。很多年轻人认为这样太辛苦了,不愿意学,我很担心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不好。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寻找到一群有心人,将“厚街腊肠”的制作技艺传授给他们。未来公司再壮大后,希望能发展成股份制公司,让员工持有股份,也让更多人加入。家族企业并不利于传统技艺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