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众多的海外华人华侨,他们远离祖国,却心系桑梓,经常通过资助文化教育、卫生、医疗、体育等事业和灾害赈济等方式来完成他们的心愿。其中,兴办教育是他们造福桑梓的主要途径。
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陈嘉庚青年时期就到新加坡创业,在他致富之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所以,他将全部财产拿出来兴办学校。
1913年,陈嘉庚开始在家乡厦门创办“集美学村”,包括集美小学、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学校,还设立了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除此之外,陈嘉庚还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并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
1921年,陈嘉庚又斥巨资创办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从1921年厦门大学开学以来,陈嘉庚独立维持了这所学校16年。后来,即使陈嘉庚的企业受到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打击,面对艰难困境,他态度仍很坚定地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于是,他把自己的三座大厦变卖,换取维持厦大的经费。
在陈嘉庚的事业达到顶峰时,他拥有的资产在当时的华人企业中算是翘楚。但是,他将全部资产贡献给了国家,一生却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因他始终坚持他的座右铭:“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黄炎培曾评价陈嘉庚:“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曾有人估计陈嘉庚一生用于办学的款项,约有美金一亿元以上。
近百年来,一片赤诚兴办教育的海外华人华侨远远不止陈嘉庚,、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无论在捐款人数、捐资总额、捐建扩建学校的数量及其规模方面,还是在捐赠的各种先进科学教学仪器及电化教学设备的数量及质量,捐建的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及提供各类图书资料等方面,都是过去所无法比拟的。
不仅在教育上,海外华人华侨还通过多种途径来回馈国家。1952年,每年都会有大量华侨知识分子回国参加我国的建设。他们带回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8年改革开放后,许多海外华侨在大陆投资企业,兴办了一批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项目,并且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
除了投资办企业外,海外侨胞还对祖国的公益事业表现出热情。广东是第一大侨乡,粤籍华侨华人约2000万人,港澳同胞500万人。改革开放20年间,海外乡亲捐赠物总值150亿元人民币,兴办公益事业2.6万宗。在2000年,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提出了以组织捐建百所侨心学校、资助千个科教项目、万名优秀贫困学生为主要内容的“侨心工程”。“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侨联就曾发动海外华侨华人中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为地震灾区捐建了15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