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德育动态>>详情

鸡年说“鸡”|闹元宵猜灯谜,怎么能少了它

来源:第一扣 发布时间:2017-02-10

 

鸡年到,雄赳赳,气昂昂!


迎新年,过新年,过完新年闹元宵。第一扣在这里提前预祝小伙伴元宵快乐! 元宵佳节,包汤圆、看花灯、猜灯谜……各地习俗好不热闹。


2017年,是丁酉鸡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鸡是一种身世不凡的灵禽,鸡鸣日出,带来光明,能够驱邪去祸带来吉祥。鸡除了是十二生肖之一,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家禽,千百年来,它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作为5000年的中华民族,每一个生肖,都延伸出了无数的故事。今天,跟随第一扣,在鸡年一起来学习,这六个关于鸡的传世典故吧!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无由。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遂乏死。”

 



山鸡舞镜

 山鸡对镜起舞



三国时,曹植有一子名曹冲,年岁尚幼,已聪明无比,有成人之智。一日,南方遣人送来一珍禽名“山鸡”。


此“山鸡”喜在清澈之水旁,见水中自影而起舞。曹操无法使之在殿上表演。年仅五六岁之幼童曹冲思得一法,命人取来大镜,置于山鸡之前。


山鸡自镜中见其美丽之身影,仿佛身临水旁,得意忘形而翩翩起舞。越舞越有劲,不肯休止,终于精疲力竭而死。


“山鸡舞镜”又叫山鸡起舞。原指山鸡对镜起舞。后喻顾影自怜,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常用此语。

 


庄周《庄子·达生》与列御寇《列子·黄帝篇》:“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呆若木鸡

发愣呆笨像木鸡




这一成语与斗鸡有关,语出《庄子》和《列子》。


据传,周宣王爱好斗鸡,纪子是一个有名的斗鸡专家,被命去负责饲养斗鸡。


10天后,宣王催问道:“训练成了吗?”纪子说:“还不行,它一看见别的鸡,或听到别的鸡叫,就跃跃欲试。”


又过了10天,宣王问训练好了没有,纪子说:“还不行,心神还相当活跃,火气还没有消退。”


再过了10天,宣王又说道:“怎么样?难道还没训练好吗?”纪子说:“现在差不多了,骄气没有了,心神也安定了,虽然别的鸡叫,它也好像没有听到似的,毫无反应,不论遇见什么突然的情况它都不动、不惊,看起来真像木鸡一样。这样的斗鸡,才算训练到家了,别的斗鸡一看见它,准会转身就逃,斗也不敢斗。”


宣王于是去看鸡的情况,果然呆若木鸡,不为外面光亮声音所动,可是它的精神凝聚在内,别的鸡都不敢和它应战,看见它就走开了。


“呆若木鸡”本来比喻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后来“呆若木鸡”的意义演变为比喻人呆木不灵,失去知觉的样子,或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后汉书·边让传》:“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

 



牛鼎烹鸡

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边让传》,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小汁则熬而不可熟。


东汉末年,在陈留地方有位叫边让的人,很有名气。大将军何进便将他招来,命他作令史官。朝廷的议郎蔡邕听说边让在何进那里,心想:“边让这个人才学不凡,应该做更高一些的官。”


便亲自到何进家里去,劝说他把边让推荐出去,让他担任再大些的官。蔡邕说:“我看边让这个人,真是才能超群呀,他聪明贤智,心通性达,非礼不动,非法不言,实在是难得的奇才啊。


俗语说,‘用煮牛的大锅来煮一只小鸡,水放多了,味道没了,就不好吃了;水放少了,则煮不熟,更不能吃了。’


这说的是大器小用,所以是不相宜的。我现在忧虑的是,这个煮牛的大锅没有用来煮牛,希望将军仔细考虑一下,给边让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


“牛鼎烹鸡”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对有才的人使用不当,大材小用。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鹤立鸡群

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




鹤代表高雅,鸡意谓平庸。鹤立鸡群,当然超乎脱俗了。这说的是晋代嵇绍的事。


嵇绍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他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正面临“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


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模样,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


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


敌方的飞箭,像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


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


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戌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


后来就用“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闻鸡起舞

鸡啼练武,报效祖国




“闻鸡起舞”的鸡是指鸡鸣,舞是舞剑、习武。它说的是晋代人祖逖的故事。


祖逖不怎么讲究仪表,但却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欢读书,后来发愤攻读,学问大有长进,他与刘琨一道担任过司州主簿,感情很好,夜里经常同盖一床被子谈论国家大事,谈到激动的地方,即使是半夜也要坐起来。


一次半夜里忽然听到鸡叫,祖逖踢醒刘琨说:“这是吉祥的声音呀!”边说边下床,走到院子里舞起剑来。


晋元帝时,祖逖任豫州刺史,北伐渡江之际,他叩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而再渡江返回者,誓不为人!”渡江以后,他率领部下与石勒的军队相持,收复了不少失地,恢复了东晋黄河以南的许多领地。


“闻鸡起舞”,后来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奋发自励。

 


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鸡口牛后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鸡的嘴巴,牛的肛门。愿意当前者,还是后者?有一句成语就是“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简称“鸡口牛后”。这是战国时代苏秦的话。


战国后期,秦国最为强大,各国围绕着与秦国的关系和态度,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连横就是以秦国为核心,联合各国为一体,这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


合纵就是秦以外的各国结成联盟,共同对抗秦国。前都以张仪为代表,后者以苏秦为代表。张仪劝韩王倒向秦国,苏秦则劝韩王切不可上秦国的当。


苏秦对韩王说:“韩国领土广大,地势险要,又有勇敢善战的军队,为什么要向秦国低头呢?


韩国如果表示屈服,秦国一定首先要求割地给它。今年给这一块,明年它又会有背后的要求,韩国的领土有限而秦国的贪欲无限,您怎么也满足不了它。


俗话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您要跟着秦国合作,那就是做牛后了,我真替大王您难为情啊!”韩王听了这一番话,又气又急,大叫道:“先生说的对,我死也不能向秦国屈服!”


苏秦是劝韩国宁可作一自由独立的小国,而不要当秦国的附庸。鸡口虽小却是进食的地方,牛后虽大,却是出粪的地方。


也有人认为“鸡口牛后”应为“鸡尸牛从”,鸡尸比喻独立作主,牛从比喻臣服于人。

 


看了是不是觉得成语特别有意思?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呢


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要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也是我们的传统习俗。在这里,第一扣给小伙伴出两道成语题,考考各位,这些题说难不难,说简单又不简单,你们都能填出来吗?


猜成语(一)


猜成语(二)


忽然觉得自己的成语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呢!别急,看完这些,你的成语知识一定蹭蹭地涨~


《中国成语大会》是央视的重点节目之一。选手的比拼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成语独有的语境之美。翻开这两本书,阅读起来,与电视上的小伙伴们一较高下,玩转中国成语大会。

01

这两本是为小学生精心打造的成语故事书,将让孩子拥有不一样的母语阅读体验。学生掌握的常用成语,同时还设计了颇具特色的单元配套练习,介绍了生动有趣的成语小知识

02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特设“价值风向标”专栏,挖掘成语的思想内涵,使小学生在学成语的过程中,既能提升母语素养,又能得到人生启迪,做有正确价值观的人。书中精美的插图和页脚格言警句、俗语谚语,也使本书更具可读性和趣味性。


扫描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

爸爸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学成语了


duang~现在开始公布“猜成语”答案,你都猜对了吗?

在微信公众号“第一扣”回复【猜成语答案】即可获取本次答案。

 

习大大说,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